文章內容目錄
1、瑜伽書中有糾正骨盆旋轉的動作嗎?

2、瑜伽下犬式手臂不會旋轉,怎麼找到前臂外旋的感覺?
雙臂舉過頭頂,手掌相對於大臂向外旋轉,掌心向後推動
兩手掌貼牆
此時,雙臂大臂雙手處於完全外旋狀態
保持5-8次呼吸

3、瑜伽中如何旋轉肩關節
1、雙臂展平,呼氣,手指放在肩關節上呼氣,手肘觸碰。
2、吸氣打開和呼氣,吸氣打開,將胸部伸展到背部,現在到背部和向下。
3、吸氣,觸摸手背呼氣,感覺肩胛骨盡可能靠近吸氣、呼氣和旋轉。
4、名詞解釋:肩胛骨又稱肩胛骨、琵琶骨。
位於胸廓後面,是第2至第7肋骨之間的三角形扁骨。
延伸閱讀…
①肩部旋轉法
手和腰,肩部做前後旋轉運動。
②患肢梳理方法
將患肢抬至頭部,沿髮際線向後梳理。
③肩內收法
健側手握住患側肘部後,抬起患肢,逐漸將患肢拉向健側。
④壁虎爬牆法
面壁直立,腳尖接觸牆根,雙手交替向上伸展,就像壁虎爬牆一樣。
第一次爬牆時越過這個痕跡。
⑤患肢背拉法
直立位,健肢在前,患肢在後,用繩子(也可以用毛巾)繞著患肢健側肩部,兩隻手分別握住繩索。
最後,健肢將繩索向下拉,帶動患肢前後上下運動。
⑦彎腰輪臂法
用健側臂彎腰抵住患側腋窩,在患肢上做大幅度的輪臂運動。
⑥靠牆側身爬牆法
側身靠牆站立,離牆約一臂的距離,將患肢沿牆向上伸展,當被擊倒時用中指在牆上做記號患肢抬至極限,下次爬牆時超越此痕跡。
.
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正確的功能鍛煉,可以達到減輕肩痛、改善功能活動的效果。
大多數患者的肩部疼痛甚至可以完全消失,肩關節功能可以完全或基本恢復。

4、瑜伽中如何區分外旋和內旋?
在瑜伽練習或教學中,我們經常會聽到“上臂外旋”、“前臂內旋”、“大腿外旋”等密碼。
“內旋”等比較專業的詞彙很陌生,不知道“外旋/內旋”是什麼,也不知道怎麼做。
那麼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個瑜伽練習中判斷“外旋/內旋”的小技巧。
在瑜伽練習中,涉及到“外旋/內旋”的部位主要是上臂和大腿,前臂和小腿也有使用,但比較少,所以本文介紹的“外旋/內旋”,主要以上臂和大腿為例。
站在大臂“外旋/內旋”的山式,雙臂向前抬起,掌心相對,雙手向上向外張開,掌心朝上,此時大臂的狀態是大臂“外旋”。
“轉”,同理,雙手向下向後張開,掌心相對。
此時大臂的狀態就是大臂的“內旋”。
站在大腿“外旋/內旋”的山式,雙腳併攏,雙腳向外張開,腳跟併攏,腳趾朝外。
此時大腿的狀態就是大腿的“外旋”。
這樣,腳趾併攏,腳跟向外張開。
此時大腿的狀態就是大腿的“內旋”。
知道什麼是“外旋/內旋”,那麼,在瑜伽練習中,為什麼要把大腿/手臂調整為“外旋/內旋”呢?例如,在山式上舉雙臂時,很多人會覺得雙臂舉不起來。
除了緊繃的肩關節外,如果你做手臂的外旋,關節的活動範圍和空間都會增加。
讓手臂上提更多,肩關節也會更舒服。
瑜伽體式除了雙臂抬高的山式外,還涉及手臂運動,如下犬式、牛臉式等,也需要上臂外旋以增加空間和活動範圍。
那麼,對於肘部過度伸展、關節活動度過大的人來說,在做這些運動時,要適當地做“內旋”,以保護身體免受傷害。
以大腿外旋為例,在武士2式中,很多賈人的前腿容易向內夾住膝蓋,膝蓋和腳趾不能同向。
這時可以調整大腿的外旋,使膝蓋的狀態正確。
除了戰士2式外,三角式、滿蓮花式、束角式等姿勢也需要大腿外旋。
那麼對於膝關節外旋過度的人來說,在做這些運動的時候,需要適當的內旋來保護
延伸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