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內容目錄
1、孕婦瑜伽的學習內容有哪些?
美豐匯瑜伽-孕婦瑜伽培訓內容簡介 分娩過程及參數 趙丹–北京美豐匯瑜伽培訓總監 孕婦瑜伽導師 對整體分娩過程的了解有幫助為課程中的理解,為以後的深造打下基礎。
本文在正常分娩的基礎上,詳細闡述了正常分娩的機制,如關節-下降-屈曲-內旋-復位-伸展-外旋-胎肩分娩。
懷孕第 28 週後,胎兒及其附屬物從分娩到母親分娩的過程稱為分娩。
在分娩過程中,胎兒會適應形狀並旋轉。
確保最小的經絡通過產道。
1、 骨盆水平及參數: 1、 骨盆入口 1、1 前後徑 1、2 橫徑 1、3 斜徑。
2、 中骨盆 2、1 後頸。
經絡參數 1、 雙頂徑 2、 枕徑。
5px 3、 前枕下。
5px4、枕頦經 12、5 三、過程 1、頭部雙頂徑和左斜徑進入骨盆入口,頭顱最低點到達坐骨:稱為連接。
2、 頭沿骨盆軸向上:稱為下降。
3、當頭部達到枕頦徑和盆腔經線較小的中骨盆時,在骶骨和肌肉的作用下,將抬頭和屈曲調整到枕下前囟徑,達到枕下前囟徑。
有利於骨盆下降:稱為屈曲。
4、 中骨盆前後經大於橫經,頭部繞骨盆軸線向內旋轉45°,以適應中骨盆和背部的骨盆出口:稱為內旋. 5、為迎合骨盆軸彎曲的胎頭,以恥骨弓為支點,逐漸向上伸展並送出體外:稱為仰臥伸展。
6、 胎頭娩出時,雙肩與骨盆左側斜頸一起下降。
胎頭娩出後,將胎頭向外旋轉45°,使胎頭和胎體恢復到正常體態:稱為複位。
7、胎肩繼續向外下降,胎頭向外:稱為外旋,右肩先產。

2、瑜伽中如何區分外旋和內旋?
在瑜伽練習或教學中,我們經常會聽到“上臂外旋”、“前臂內旋”、“大腿外旋”等密碼。
“內旋”等比較專業的詞彙很陌生,不知道“外旋/內旋”是什麼,也不知道怎麼做。
那麼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個瑜伽練習中判斷“外旋/內旋”的小技巧。
在瑜伽練習中,涉及到“外旋/內旋”的部位主要是上臂和大腿,前臂和小腿也有使用,但比較少,所以本文介紹的“外旋/內旋”,主要以上臂和大腿為例。
站在大臂“外旋/內旋”的山式,雙臂向前抬起,掌心相對,雙手向上向外張開,掌心朝上,此時大臂的狀態是大臂“外旋”。
“轉”,同理,雙手向下向後張開,掌心相對。
此時大臂的狀態就是大臂的“內旋”。
站在大腿“外旋/內旋”的山式,雙腳併攏,雙腳向外張開,腳跟併攏,腳趾朝外。
此時大腿的狀態就是大腿的“外旋”。
這樣,腳趾併攏,腳跟向外張開。
此時大腿的狀態就是大腿的“內旋”。
知道什麼是“外旋/內旋”,那麼,在瑜伽練習中,為什麼要把大腿/手臂調整為“外旋/內旋”呢?例如,在山式上舉雙臂時,很多人會覺得雙臂舉不起來。
除了緊繃的肩關節外,如果你做手臂的外旋,關節的活動範圍和空間都會增加。
讓手臂上提更多,肩關節也會更舒服。
瑜伽體式除了雙臂抬高的山式外,還涉及手臂運動,如下犬式、牛臉式等,也需要上臂外旋以增加空間和活動範圍。
那麼,對於肘部過度伸展、關節活動度過大的人來說,在做這些運動時,要適當地做“內旋”,以保護身體免受傷害。
以大腿外旋為例,在武士2式中,很多賈人的前腿容易向內夾住膝蓋,膝蓋和腳趾不能同向。
這時可以調整大腿的外旋,使膝蓋的狀態正確。
除了戰士2式外,三角式、滿蓮花式、束角式等姿勢也需要大腿外旋。
那麼對於膝關節外旋過度的人來說,在做這些運動的時候,需要適當的內旋來保
延伸閱讀…
家用空中瑜伽吊床旋转-新人首单立减十元-2022年8月|淘宝海外
>
延伸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