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瑜伽與梵文】-瑜伽的梵文意思是什麼
文章內容目錄
1、梵文瑜伽是什麼意思
2、瑜伽學校梵語中的瑜伽
Yoga,又稱瑜伽;原梵文,yoga的中文音譯,本義是“團結”、“連接”、“聯合”;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“天人合一”。
在古代,東西方文化都有大我(天,宇宙萬物之母)和小我(人,真我,小宇宙)的“統一”概念。
這是通過實踐達到的“境界”。
因此,“瑜伽”一詞是指梵與我合一的“境界”,是身、心、靈的昇華,而不是任何運動。
這種境界,就是無數求道者所嚮往的,解脫之門。
所謂清心見性,人在靜謐中很容易了解真我與實相,而禪修當然是一個重要的話題:唐玄奘大師翻譯的《瑜伽士之地》是指禪修者(修行者)逐漸禪修的境界(土地)的發展。
只要查查一些大字典,就會發現瑜伽這個詞的本義,與今天人們所聽到的相去甚遠。
瑜伽哲學及其練習方法對佛教、耆那教和印度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(2) 瑜伽(yoga)一詞來自梵文“Yuj”,本意是用軛連接。
服牛駕馬之意。
後來又引申為繼承、聯繫、結合、統一、統一、統一、統一的意思,具有和諧、平等的意思。
有趣的是,英文單詞“Yoke”也是“yoke”,它的拉丁語起源也有“joint”和“joint”的意思。
古印度的重要經典,如奧義書、吠陀經等多次提到“瑜伽”,指的是“個體精神”(小我阿特曼)和“普世精神”(大我聖人)的和諧統一是中國人所說的萬變合一、天人合一的狀態。
這符合佛教和印度教所說的三摩地(samadhi)、覺醒、覺悟、解脫和涅槃。
例如,在印度教的一部重要著作《博伽梵歌》(Geeta)中,克里希納(Kr ishna)神反復向阿朱那解釋什麼是瑜伽。
到了公元前二世紀,瑜伽之父帕坦伽利總結了各種瑜伽修行,寫成了《瑜伽經》[注1],於是就有了著名的“瑜伽八支”,即有八修行:(1)禁(持戒),(2)勸(勤)(3)坐,(4)調息(呼吸)(5)克制五官。
(6) 持(注) (7) 靜心(入靜) (8) 三昧。
在印度的精神傳統中,這個“小我”被譽為“宇宙自我”的能量反映(即基督徒說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的),所以有一種方法二合一再生。
這種“反射”(能量)被捲曲成三個半圈,並沉睡在人類脊柱最底部的三角形骨頭骶骨中。
在適當的條件下,這種潛伏的能量會被喚醒並上升,直到它通過頭頂(頂輪),使人覺醒和開悟,這就是所謂的自我實現。
我的覺醒)。
身體、思想和精神的狀態得到提升。
瑜伽就是這樣一種狀態。
另一個有趣的現像出現在現代醫學術語中:骶骨(sacrum or [gu Di] bone)在古希臘語中意為“神聖的”(Sacred);而相對於頂輪,也就是頭骨前囟的位置,英文是fontanelle,它的拉丁文原意是噴泉(fountain)。
這與印度古代詩人、聖賢、聖賢所描述的完全一致。
此外,三個脈輪的花瓣位置和數量符合現代解剖學。
這是否意味著,當古人向內看時,不同的文化有著相同的理解?直到機械唯物主義出現,內在修行和啟蒙的傳
延伸閱讀…
>
延伸閱讀…